“农村生活污水高效低碳处理关键技术”成果通过鉴定!

发布日期:2024-08-29  来源:通源环境  浏览次数:776

8月14日,安徽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召开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安徽建筑大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共同申请的“农村生活污水高效低碳处理关键技术”成果鉴定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汉青院士担任主任委员,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5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技术成果进行鉴定。

评价会上,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经理陈建对四家单位合作开发的技术成果进行汇报。与会专家听取了研发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对相关技术进行质询,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汪军、安徽建筑大学教授谢发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黄锦楼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杭小帅研究员等项目研发团队成员现场解答了各位专家提问。
该成果结合我国农村污水特点、区域差异等因素,基于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理念,创新研发了多种农村生活污水高效低碳处理关键技术,适宜农村多场景、多地区污水治理,针对性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体系。针对农村散户污水,开发了无动力多级跌水自充氧净化槽及户用无动力污水处理设备,提高了农村散户污水处理率及资源化利用率;针对可集中收集的农村污水,开发了订单式生物耦合生态模块化工艺技术系统,以多种高效集成生物处理(无污泥回流的多介质生物膜技术、微曝气生物膜反应器技术等)与多功能生态处理(碳基人工湿地、模块式人工湿地等)为技术储备库,因地制宜提供更符合项目实际所需的订单式工艺,实现了高效精准治污。此外,开发的以ABVC泥膜共生技术为核心的“一体化嵌配式村镇污水处理设备”,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可现场组装、投资及建设费用低、占地小等优点。为提高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率,开发了多功能复合湿地终端污水处理系统,并利用剩余污泥开发了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实现了以废治废。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安徽淮南、河北邯郸、山西晋城等地多个项目中,产生了显著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凤台县乡镇水环境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工程项目钱庙乡水质净化站

通源环境针对村镇污水治理,具有一套完善的治理技术—建设—运营管理系统,形成综合有效的长效运行机制,并于淮南、凤阳、枞阳等多个乡村污水治理项目进行长效化实践,解决现阶段农村污水治理长效机制难以保障的问题,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通源力量。
8月14日,安徽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组织召开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安徽建筑大学、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共同申请的“农村生活污水高效低碳处理关键技术”成果鉴定会。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汉青院士担任主任委员,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5位专家组成专家委员会,对技术成果进行鉴定。

评价会上,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副经理陈建对四家单位合作开发的技术成果进行汇报。与会专家听取了研发单位的汇报,审阅了相关技术资料,对相关技术进行质询,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汪军、安徽建筑大学教授谢发之、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黄锦楼研究员、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杭小帅研究员等项目研发团队成员现场解答了各位专家提问。
该成果结合我国农村污水特点、区域差异等因素,基于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理念,创新研发了多种农村生活污水高效低碳处理关键技术,适宜农村多场景、多地区污水治理,针对性建立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体系。针对农村散户污水,开发了无动力多级跌水自充氧净化槽及户用无动力污水处理设备,提高了农村散户污水处理率及资源化利用率;针对可集中收集的农村污水,开发了订单式生物耦合生态模块化工艺技术系统,以多种高效集成生物处理(无污泥回流的多介质生物膜技术、微曝气生物膜反应器技术等)与多功能生态处理(碳基人工湿地、模块式人工湿地等)为技术储备库,因地制宜提供更符合项目实际所需的订单式工艺,实现了高效精准治污。此外,开发的以ABVC泥膜共生技术为核心的“一体化嵌配式村镇污水处理设备”,具有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可现场组装、投资及建设费用低、占地小等优点。为提高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率,开发了多功能复合湿地终端污水处理系统,并利用剩余污泥开发了人工湿地基质材料,实现了以废治废。项目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安徽淮南、河北邯郸、山西晋城等地多个项目中,产生了显著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凤台县乡镇水环境综合治理提质增效工程项目钱庙乡水质净化站

通源环境针对村镇污水治理,具有一套完善的治理技术—建设—运营管理系统,形成综合有效的长效运行机制,并于淮南、凤阳、枞阳等多个乡村污水治理项目进行长效化实践,解决现阶段农村污水治理长效机制难以保障的问题,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通源力量。